(四)事故的簡要經過,入井人數、安全升井人數,事故已經造成傷亡人數、涉險人數、失蹤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第十一條 初次報告由于情況不明暫未報告的內容,應當在情況清楚后及時續(xù)報。
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包括事故搶險救援進展情況),負責事故報告的單位應當及時補報或者續(xù)報,其中,事故傷亡人數發(fā)生變化的,應當在變化后的24小時內補報或者續(xù)報。
第十二條 事故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或者遲報。
第十三條 礦山因自然災害或者在生產過程中疑似因病造成從業(yè)人員死亡的,或者因盜采行為等造成人員傷亡的,應當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程序上報。經負責牽頭調查的礦山安全監(jiān)管監(jiān)察部門調查認定或者由事故發(fā)生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鑒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礦山安全監(jiān)管監(jiān)察部門提出核銷建議,按照規(guī)定程序核銷。
(一)超過設計風險抵御標準,工程選址合理,且安全防范措施和應急救援措施到位的情況下,由不能預見或者不能抗拒的自然災害直接引發(fā)的;
(二)經由公安機關偵查,結案認定事故原因是蓄意破壞、恐怖行動、投毒、縱火、盜竊、自殺等人為故意行為直接或者間接造成的;
(三)礦山從業(yè)人員在生產過程中或者在崗位上,突發(fā)疾?。ǚ窃馐芡獠磕芰恳馔忉尫旁斐傻募◇w創(chuàng)傷)導致死亡的。
第十四條 礦山安全監(jiān)管監(jiān)察部門接到涉及人員死亡的礦山瞞報、謊報事故舉報信息后,應當及時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核查。核查屬實的,按照規(guī)定程序上報,并按本辦法有關規(guī)定開展事故調查。
第四章 事故現場處置
第十五條 地方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開展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礦山安全監(jiān)管監(jiān)察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根據事故等級和相關規(guī)定派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助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第十六條 礦山及搶險救援隊伍等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毀滅證據。因事故搶險救援必須改變事故現場狀況的,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應當繪制現場簡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搶險救援結束后,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應當向事故調查組提交搶險救援報告及有關圖紙、記錄等資料。
礦山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及時收集固定包括視聽、監(jiān)測監(jiān)控等資料在內的相關證據。有關部門收集固定的相關證據應當提交事故調查組。
[交通運輸]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guī)定》2023年第12號修訂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guī)定》2023年第13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guī)范》交運規(guī)〔2024〕7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guī)定》2022年第32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年修訂
2025-05-25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交運規(guī)〔2023〕2號
2025-05-20